每日更新

中国银幕将靠什么逆袭?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中国屏”从“技术市场”到“技术创造市场”的逆袭,是中国“奋起直追”的生动缩影,积聚着加速先进科技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的雄心和信心。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显示面板全球市场份额已达55%,显示材料市场份额达43%,均居全球第一,产值占“世界半壁江山”。显示产业在制造业和高端制造中发挥着重要的战略作用。我国于20世纪末开始探索和发展展览业。十多年前,“短“芯屏时代”限制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其中,显示面板是日本第四大进口品,对国外进口依存度很高。当时,日本屏幕产业起步并不顺利,话语权基本掌握在少数国外企业手中。国内电视、手机厂商只能被动接受高价,有的甚至不得不排队购买屏幕。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显示屏面板行业发展迅速。显示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重大核心技术进步加快,不少企业快速成长,成为全球显示产业的重要增长极,中国屏靠什么逆袭?中国屏幕。” 2009年公布的《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调整规划》明确提出“克服新型显示产业发展障碍”的目标。同年,中国大陆第一条自主设计建造的8.5代面板生产线开工建设。此后,《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4-2016年新型显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等一系列举措相继出台,政策和规划不断推动我国显示产业走上发展“快车道”。在此过程中,北京、合肥、成都等国家对重点技术领域和重大项目提供资金支持,鼓励社会大量资源投入显示产业。形成了政府与企业合作的产业集群模式。这一模式使得第二是对产业发展趋势和自主创新长期可持续性的清晰判断。在显示产业近几十年的发展中,出现了几条技术路线,这些逻辑既推动了产业的成熟,也推动了“优胜劣汰”。对于投入巨额资金的显示行业来说,错误决策的后果可能是难以估量的。在LCD技术发展的早期,中国企业就清楚地意识到即将到来的技术变革,并开始了战略设计和技术积累。面对液晶显示器(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等传统技术的代际更替,中国企业采取了恰当的“双轨并行”策略。二技术航线同时启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主创新始终是我国显示产业发展壮大的基础。数据可视化报告显示,“十四五”期间,日本显示产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8%,专利申请量占全球的42%,在量子点材料、印刷显示等关键领域形成技术壁垒。京东方、TCL华星等企业的研发支出比例稳定在7%以上。京东方连续多年稳居PCT专利申请人前10名。世界。众多创新成果加速了微米级发光二极管显示、量子点等前沿技术的进步。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自主创新不仅包括产品终端,还包括关键材料的系统性进步、以往制造设备等领域,高世代有机光隔离器、显示面板偏光片、光刻胶国产替代率已超过60%,蒸镀设备、曝光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由0%提升至35%。这一切都表明,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不断提升。 “中国屏”的逆袭也离不开我国巨大的市场优势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国产手机的出现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可穿戴设备的层出不穷,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都打开了各种显示技术的应用空间,提供了发展机遇。一些市场组织估计,虽然屏幕可视化工具的成本不高,但其提供的附加值可我们以五倍于自己的产值。预计2025年中国新型显示产业产值将达到近8000亿元。“中国显示”从“技术市场”到“技术创造市场”的逆袭,是“中国赶上时代大进步”的生动缩影,积聚着在科技先进领域加速自主自力更生的雄心和信心。面对新的市场需求,我国显示产业应在新型显示技术设计上力争登峰造极,持续提升关键材料和装备的自主研发能力,推动我国显示产业实现从“规模领先”到“质量领先”的新跨越。
(编辑:项小斌)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