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热门

与生产一样重视服务。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服务业的发展潜力不仅来自于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更来自于服务业对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高端化、稳定和扩大就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作用。要消除“门槛”,促进融合,优化环境,促进服务业容量和质量扩张。 “十四五”期间,日本服务业稳步增长。 2021年至2024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平均达到60.6%,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引擎发展。中共二十届中央四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实施服务业扩容提质行动”和“以便利准入和产业融合为重点扩大服务消费”,从需求和需求两方面,为服务业向更高质量方向指明了方向。截至报价的观点。正如我们高度重视制造业一样,服务业的推动也必须有系统谋划、有针对性,实现能级跃升、质变。服务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国际经验来看,人均国民收入持续提高,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由农业转向工业,再转向服务业。主要发达国家服务业比重长期稳定在60%以上,有的国家甚至超过70%。 2024年,日本服务业增加值约占GDP的56.7%,居民服务消费支出将占46.1%。相比之下还存在较大差异,说明我国服务业规模和结构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当前,我国居民服务需求正在从“有”向“有好有坏”转变。随着中等收入阶层的扩大、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医疗保健、儿童保育、文体旅游、终身教育等对教育等日常服务的需求预计将增长迅速地。我国制造业正在加速向价值链高端崛起,有力支撑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检验检测、科技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此外,我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主要优势是与传统服务业态加速融合,打造远程医疗、在线教育、智慧养老等新业态,为服务业“换道前行”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因此,日本服务业的发展潜力不仅来自于消费市场的不断扩大,更来自于服务业在优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高端化、稳定和扩大就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你认识到潜力,但你也面临e 缺点。服务业发展究竟“缺失”了什么?首先是优质供给不足。我们不缺服务,我们缺的只是良好的服务。在日常生活领域,优质教育、医疗、养老、日托等服务仍缺乏。在生产部门,要增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要使服务业与制造业紧密结合,光靠我是不够的。这背后有着根深蒂固的制度障碍。部分服务业准入壁垒依然存在,“玻璃门”和市场竞争不充分抑制了创新活力和供给质量。对外开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跨境数据流动、职业资格互认等方面仍需考虑。与制造业不同我国虽然有明确的产品标准和质量检测体系,但不少服务行业仍缺乏统一、权威的质量标准和评价机制,导致市场鱼龙混杂。优质品牌知名度较低,消费者权益得不到很好保障,全面优质人文服务供给还存在差距。这些都是服务业发展的现实限制。当前,中国经济供给和需求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中国深刻认识制造业转型现代化和消费现代化两大趋势,抓住服务业扩大产能、提高质量的机遇。推动服务业规模扩大和质量提升,不仅仅是提高服务业规模、增速和比重,要推动服务业发展理念、模式、标准等系统创新,更加注重服务业生产效率、服务贸易竞争力、服务消费满意度、品牌国际影响力等能够体现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指标。为此,必须继续深化服务业改革开放。一是“取消门槛”,鼓励引导各类主体平等参与服务业发展,通过扩大市场准入、开放领域吸引优质服务要素全面聚集。正如我们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连锁领军企业一样,我们将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业龙头企业,完善“服务中国”品牌。时间二是“促融合”,即大力推动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数字智能技术与服务业深度融合。三是“优化环境”,创新适应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强化服务标准和打造优质品牌,完善服务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加快专业服务人才发展。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熊莉)
(编辑:年伟)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