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更新

推动全球金属贸易格局走向新平衡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上周,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全面暂停非美元金属期权交易。此举就像向平静的湖中扔一块石头,在全球市场引起涟漪。这反映出当前单一货币、单一市场的国际定价体系的弱点。 LME的决定虽然造成短期市场震荡,但也提供了推动全球金属交易格局走向新平衡的机会。 11月3日,LME宣布决定从11月10日起全面暂停所有非美元计价金属期权交易,理由是“长期流动性不足”。LME将这一措施称为“管理优化行动”,但有分析师指出,这一解释很难完全成立。服用以人民币为例,近年来人民币计价金属期权交易量大幅增长,上海期货交易所人民币铜期货持仓量位居全球前列。因此,在这场看似技术性调整的背后,全球金属交易格局调整的前奏正在慢慢显现。 11月10日消息公布后的两个小时内,上海期货交易所隔夜交易的所有金属合约全部涨停,而LME美元计价合约几乎没有跌停。两地价差创1987年以来新高。这反映了市场情绪的微妙变化。 LME采取相关措施的背景很复杂。与此同时,美元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美国联邦债务超过38万亿美元,美国国债实际收益率无法覆盖主要持有者的通胀成本这削弱了美元资产的吸引力。市场对美元信心的下降在很多层面上都很明显。虽然外国央行继续减持美国国债的趋势并未导致大规模抛售,但储备资产多元化的步伐明显加快。黄金作为传统避险资产和新的多边支付机制的需求持续增长。犬瘟热的加速反映了国际社会对现有补偿制度的担忧。此外,美国的美元武器化正在加剧系统性风险,滥用金融制裁不仅影响特定国家,也损害全球对美元中性的信心基础。与此同时,美国近期积极推动七国集团、乌克兰、韩国、澳大利亚等组成“关键矿产联盟”。此举大致反映了LME的公告,旨在加强美元对金属价格的垄断,并加强美元对大宗商品定价权的控制。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香港联交所已经完成了对LME的收购,但美国资本仍然可以通过摩根大通等机构对LME施加重大影响。 LME的行动将有助于短期内强化美元地位,但也将加速全球金属交易体系的分化。对于欧洲、亚洲和其他地区的公司来说,失去非美元对冲意味着产生货币风险和额外的交易成本。例如,日本和德国制造商被迫转向美元合约后,他们不得不:因应金属价格波动和美元汇率波动,风险管理的复杂性显着增加。 LME 的行为反映了从而严格收缩“美元闭环”,有助于创造新的平衡力量。已有迹象表明,市场资本开始转向上海和迪拜等区域平台。有分析人士认为,全球流动性的大规模再分配可能会鼓励形成不同价格板块的平行格局,满足金融投机的需求,并与商业世界紧密相连。对于中国企业来说,LME公告的影响既是“危机”,也是“机遇”。短期来看,国内企业可能面临避险工具缺乏和成本上升的压力,但长期来看,中国的主要优势同样明显。首先,行业真实声音不断增长。中国消耗了世界一半以上的铜,控制着55%的电解铝产能。巨大的现货交易量为人民币价格提供了天然的锚定。二、菲金融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跨境人民币支付及支付系统(CIPS)能力不断完善,交易量不断增加,参与者覆盖全球六大洲。三是“一带一路”等区域合作不断拓展。这种情况使得中国能够将现货优势转化为更多地参与定价,并逐步建立独立的定价体系。从历史上看,强制统一为单一货币的尝试常常失败。 20世纪60年代,英国为应对国际收支逆差引发的严重货币危机,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为美元在伦敦升值创造了机会。目前美元政权的过度走强也可能伴随着对替代品的强劲需求。无论未来走向如何,全球金属的转型评级体系离不开与实体经济深度挂钩的新平衡。真正的领导者必须是一支能够适应并导致新平衡的力量。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连军)
(编辑:吴晓娟)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